查看原文
其他

你妈热衷传销可能是你的问题

2017-12-19 王柳音 上流UpFlow

   

作者 | 王柳音

编辑 | 八月

在最近结束的热播剧《猎场》中,大家的男神胡歌因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进了监狱,直接关了五年。这从侧面反映了“传销”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有多高。


中国从1998年开始,就发布了《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配合公安机关全面禁止打击传销活动,对传销“零容忍”。


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即便是在严打的情况下,中国仍旧出现了一批五花八门的传销组织:例如以WV梦幻之旅为代表的购买旅游产品的组织、以WFG世界金融集团为代表的拉人购买投资类产品组织、以洛杉矶“富豪集团”为代表的出售“珍宝币”等虚拟货币的组织,以及一些每个人朋友圈多少都会遇到的微商组织。


传销是披着直销外衣的狼



许多人可能对传销不是很了解,传销到底是怎么来的?表现形式是怎样的?


传销的定义是指组织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获得财富的违法行为。


看起来很难懂是不是?其实就是咱老话说的“拉人头”和“拆东墙补西墙”。本质上和“庞氏骗局”没有区别。


庞氏骗局由查尔斯·庞兹于1919年在美国创立,他向最初的投资人承诺会在三个月内得到40%的回报,然后,他又把新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的人,以诱使更多的人上当。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兹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

“庞氏骗局”的组织者查尔斯·庞兹


20世纪70年代,传销从美国传入日本,被称为“老鼠会”。1989年,传销又从日本流入广东等地。1990年,美国雅芳公司将直销模式带入中国。此后,“多层次营销”模式在我国多地涌现。


你也许听过很多很熟悉的名字——安利(Amway)、雅芳(Avon)、特百惠(Tupperware)、康宝莱(Herbalife)等等,他们都是美国传销届的“大佬”。


和中国情况不同的是,在美国,他们一直都在合法、公开地存在着。到了中国,这些传销组织才纷纷开始转型,有些披上了“直销”的外衣。


不过仍要区分传销和直销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在一个稳定的商业闭环中创造额外价值。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身处传销组织,有四个点可以进行判断。

  1:有没有除金钱外有价值的产品输出。

  2:有没有给你离谱的诱惑让你掏钱。

  3:有没有和你大部分亲戚同事扯上关系。

  4:有没有存在跨层级收益获利。


这些传销机构(组织)往往会吸纳很多年轻人作为他们发展下线的中坚力量,但是,“中招”中的最多的,却是中老年群体。


亲儿子不如干儿子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长寿与金融中心行业监管机构投资者教育基金会的一项研究显示,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较40岁的人群受骗的机率高34%,在2014年纽约有5%的的老年人报告其经历过财务诈骗。

 

而在中国,这个比例就更高了。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63人展开的关于“家中老人被骗情况”的抽样调查,家中“曾有老人被骗”的比例高达63.4%,而“曾多次被骗”的比例更是达到了14.7%。

 

前段时间笔者有个朋友的老妈,突然说要花一万多买什么“负离子”饮水机,说对身体好。问是谁推荐的,说是“干儿子”。自己怎么劝都劝不听。



新闻上有不少案例,都类似于《中老年人深陷传销局中 子女劝阻几近反目》,最后只能报警解决。有些传销组织甚至专门衍生出专门针对中老年人的传销式销售骗局。


这类传销销售的产品范围大概涉及保健品、“电疗椅”等所谓高科技产品、理财产品这三大类。而使用的骗术大多为一下几种:


骗术一:干爹干妈叫得勤。许多传销骗子见面,“叔叔阿姨”叫个不停,时间稍微久一点,“爸、妈” 张口就来,比女婿媳妇叫得还勤快。他们善打“感情牌”,从情感诉求上就拉近了与老人的心理距离。眼前人这样的嘘寒问暖,对一些子女远在外地工作,不在自己身边的空巢老人来说,是很大的慰藉。


骗术二:延年益寿高科技。父母上了年纪,往往会有慢性病。而有些慢性病无法通过现代医疗技术完全治愈,这时候,这些传销销售会把自己的产品说的“神乎其技”,什么“核磁共振”、“世界上最先进”、“一穴通百病除”。一开始以“免费检测”或者“免费体验”等名头,循循善诱,最终实现产品的购买。


老年人被推销得最多的就是保健品


其实,很多被骗而购买产品的老人,并非一字不识的文盲,其中不乏高学历人士。


一方面,他们可能抱着病急乱投医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当儿女的也无法给出为什么这个高科技不顶用的合理解释。

 

所以大家都不懂这个产品到底科不科学,造成了我们没法劝阻,因为你都不知道应该怎么给老人解释。很多时候,他们可能用一句“这是高科技,你懂啥”来堵住你的嘴。


在一份传销笔记中,就出现了“传销先瞄老年人”这样的文章。里面写到“谈话技巧要不厌其烦,察言观色,抓住有利时机攻破防线,要站在客户的立场说话。”


这样敬业的传销销售,有的时候,还真是把我们这些对上了年纪的父母和有些耳背的爷爷奶奶失去耐心的态度,比下去了。

年轻人和老年人相处时,总会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产生摩擦


说白了,一些传销组织往往抓住了中老年人信息不对称,缺乏关爱,想健康长寿等等特点,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夸大投资回报,诱骗中老年人投入资金,甚至参与传销活动。

爸妈为什么会上当



很多年轻的朋友可能会很疑惑,自己的爸妈怎么就宁肯相信一个骗子的话都不肯相信自己的亲儿子?说得少,爸妈当耳旁风;说得多,爸妈不仅会情绪激动地跟你吵架,还要骂你不孝。


我们当然可以从医学的角度分析,是不是由于额叶开始萎缩等疾病影响到脑部的老年疾病,使他们出现了一些大大不同于以往的人格改变。比如说,人年纪越大越固执,年纪越大越不肯承认自己的问题,年纪越大,可能还越爱强调自己的个人存在感。


只是,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用一种更加温情的、更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解释这一现象。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人格的发展是持续一生的,并不会在成年早期就结束。到了人的中年时期以及老年时期,人格还在继续发展。一个健全的人格是需要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


人在25岁到65岁之间,是成年中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繁殖感对抗停滞感。人们通过关心下一代,培育下一代,显示自己的创造力。


这个创造力不仅意味着生儿育女,也包括通过创造性劳动使自己事业成功,发展任务就是使本人精力充沛和照料好下一代,防止颓废迟滞,体验着事业与家庭主角的现实。


而65岁至终老,是人的成年晚期。这个时候,自己早已退休,无需再打拼事业,而自己的子女也早已离开自己在外工作,完成了培育下一代的任务。所以这一阶段的生命主题是自我调整与绝望冲突。


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有些人会感到满意和幸福,也有的人会感到绝望。回想前半生的激情和人老之后的退步与冷清,就会感到失落空虚。


并无法寻找到自己在生命这个阶段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这时候骗子介入了这个情感空隙,打破了这种空虚,他们很可能会因为轻信而上当受骗。因为骗子给了他们这个阶段最迫切的就是两大需求,一个是健康,另一个是情感。


先来说说健康需求,有一些老年疾病是无法通过现代医疗技术完全治愈的。死神在你屁股后面追着你跑,这时候如果骗子告诉你,这个药能“立马见效”,正好你手头又有一些闲钱,你会不会抱着“万一呢……”这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安慰剂心态去试一试呢?


我想大多数人还是会的。而且有些骗子会常给老人灌输“为儿女辛苦一辈子,为自己花点钱怎么了”的思想,让儿女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


至于情感需求,其实是大部分儿女都懂,却依然难以做好的一点。


儿女在外工作,中老年人缺乏关爱,找个能说话的人难,只能跟同龄人抱团取暖。传销组织就吃准了这点,专门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环境。


在一些保健品公司组织的社区推销,以及被一些亲友熟人拉过去的讲座集会的活动中老年人能和同龄人沟通,找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


这些“同路人”大部分都具有统一的说话模板:夸老人有气质显年轻,夸儿女工作好,夸孙子孙女学习好,等他们进一步打开心扉就诱导他们多和自己说话,骗取信任。


因为子女平时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老人,这时候老人们就会兴高采烈地向对方回忆自己往昔的峥嵘岁月,不用担心被嫌弃,还可以找到共鸣。


这时候一个不留神,就被套进去了。

子女应该怎么做



很多人小时候经常会通过撒泼打滚等行为来索取玩具或者一顿金拱门大餐,人老了,在某些方面就会越来越像小孩子。爸妈误信传销组织大量购买的保健品其实都是附属消费,深层次的消费还是在于子女对他们关爱的买单。大概也是一种另类的“不开心要抱抱”吧。

 


网络上有许多针对老年人骗局的解决办法,有从内部解决的:像是“教会老年人分辨谣言”、“定期带他们体检,减轻焦虑”、“多和他们沟通”。


也有从外部解决的:比如“加强对老年群体关注”、“加大对传销组织诈骗团伙的打击力度”、“加强监管”、“媒体加强防骗宣传”等等。


其实说的都挺对,但是根本上还是得从他们的两个需求入手,健康需求无非是提醒他们注意身体,提供给他们好的体检、治疗方案,引导他们用正规方法进行治疗以免小病拖成大病,不要轻易相信神药,等等。


而情感需求,则可以呼吁他们参与一些社会组织,比如地方性的“慈善义工协会”,提升社会参与度也提升自己的成就感。再就是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子女就算不在身边,也可以找到新的情感寄托。

 

电影《飞越老人院》讲述的是老人院里一群老人为实现人生最后的价值,寻找生命中纯粹的快乐与意义的故事


当然了,以上说的再多,其实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父母想要的社会存在感,但我们仍然要给与老人足够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指的是,让他们在老年的生活中能有更多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在我们小时候,他们也曾耐心地对待对这个世界充满恐惧的我们。


毕竟我们也是会老去的。

 

[1] 叶沈. 传销先瞄老年人[J]. 中国防伪,2003,(11):19.

[2] 老年人入传销交3900元获赠一张神奇的“GK卡”[J]. 中国防伪报道,2017,(10):79-80.

[3]杜晓. 保健品市场欺诈套路大起底[N]. 法制日报,2017-11-03(005).

[4] 邵颖.传销,玩的就是心理[J].检察风云,2017(22):12-13.

[5]新华.解读:传销为何屡禁不止[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7(09):24-26.




点击图片,可查看以往的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